《采購價格分析與估算技術》課程詳情
點擊下載課大綱及報名表
課程背景:
在當今時代,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已經成為公司成本的主要方面。如何在第一次就能準確估算供應商的報價是否合理,如何在合作中不斷創(chuàng)造和挖掘供應商價值,已經成了專業(yè)的采購人員最核心的價值所在。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參加者可以充分地了解并掌握如下知識,快速獲得并提高供應商管理和降低總成本的能力:
1、了解價格和采購成本的奧秘
2、掌握價格和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
3、如何利用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指導日常的采購工作
4、估算產品的成本的方法
5、估算服務的成本的方法
6、評估供應商漲價以及漲價幅度的合理性
7、如何建立價格調整機制
8、如何提高供應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
課程大綱:
一、價格和成本的組成因素
1. 定價的類型及解析
2. 常見的供應商定價方式
3. 組成價格的要素
4. 盈虧平衡點和利潤的合理空間
5. 采購量與成本和采購價格的關系
6. 討論:供應商會在哪些部分要求漲價
7. 發(fā)現(xiàn)“看不見的成本”
8. 熟悉Incoterms 2000(案例分析)
9. 理解供應市場——大宗商品的價格及指數(shù)
10. 討論:面包的價格為什么差距這么大?
11. 生命周期成本
二、價格和成本的分析技術
1. 價格分析技術
2. 價格數(shù)量折扣法
3. 盈虧平衡分析
4. 案例:飲水費用
5. 生命周期成本及分析
6. 供應商的成本細分
7. 如何得到供應商的成本細分
三、如何進行產品成本估算
1. 產品的物理組成
2. 產品采購的特點
3. 產品成本的構成因素
4. 產品成本的估算方法
5. 案例:鑄件成本
6. 案例:機加工費用
7. 案例:LED燈項目
8. 為什么供應商總強調Total Solution?
四、如何進行服務成本估算
1. 服務的性質
2. 服務采購的特點
3. 產品成本的構成因素
4. 服務成本的估算方法
5. 案例:IT 系統(tǒng)項目
6. 案例:采購咨詢項目
7. 討論:如何進行Event采購?
五、供應商漲價的要求是否合理
1. 供應商為什么會提出要漲價
2. 供應商的漲價要求是否有時間特點
3. 供應商的漲價幅度是否合理
4. 如何轉移供應商的漲價壓力
5. 價格調整機制的建立
六、培養(yǎng)并提高供應商自身創(chuàng)新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
1. 供應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重要性
2. 供應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包含哪些內容
3. VAVE的價值
4. 培養(yǎng)供應商的創(chuàng)新能力
5. 選擇供應商的創(chuàng)新成果,優(yōu)化產品和供應鏈
七、課程總結與答疑
《采購價格分析與估算技術》培訓受眾
采購新任經理、儲備經理、采購助理、供應商管理員、行政采購人員等采購供應鏈相關人員。
《采購價格分析與估算技術》所屬分類
采購供應鏈
《采購價格分析與估算技術》所屬專題
采購與供應商管理、
采購管理培訓、
戰(zhàn)略供應鏈管理培訓、
采購成本培訓、
采購價格分析與成本降低、
中國采購專業(yè)培訓、
采購專業(yè)培訓、
《采購價格分析與估算技術》授課培訓師簡介
David Yao
行業(yè)資質:
同濟大學機械工程博士
采購與供應鏈資深培訓師
ITC特聘專家級培訓講師
采購與供應管理高級采購論壇首席講師
現(xiàn)任某著名世界500強企業(yè)亞太區(qū)采購經理
工作經歷:先后在國際知名咨詢公司供應鏈項目經理,負責為跨國工業(yè)公司在亞太提供戰(zhàn)略采購和國產化咨詢服務。曾多次協(xié)助公司及客戶建立和完善采購政策和程序,實施或監(jiān)督采購流程的執(zhí)行,對戰(zhàn)略采購及供應商管理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熟悉歐美工業(yè)客戶如Demag Crane & Components, Demag Plastic Group, RWE 等及醫(yī)療業(yè)客戶Tecan Systems Inc.等在中國地區(qū)提供相應采購咨詢和技術服務。
風格與特點:獨特睿智的授課風格深受學員歡迎,其輔導的研討班氣氛活躍,直面問題,深邃透徹,效果甚佳; 講課概念超前,但又注重實際應用;案例豐富并且主要來自本人的多年實踐經驗。具有技術,質量和采購的跨部門交叉管理經驗,善于幫助聽眾換位思考。
主講課程:《采購人員核心技能提升訓練》《采購問題分析與解決》《采購人員溝通與演講技巧》《采購人員PPT的應用》《專業(yè)演講成就采購人生》
部分受訓企業(yè):艾歐史密斯、耐普羅(中國)、格蘭富(中國)、泰山光電(蘇州)、丹佛斯(中國)、一汽大眾、豐田汽車、美標、健特生物、聯(lián)邦快遞、愛立信、貝爾阿爾卡特、正大集團、萬科、復星集團、攜程網、百度、大亞灣核電站、永達集團、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青島啤酒、杜邦、殼牌石油、舍弗勒(中國)、高絲化妝品等等。